老齡化的趨勢,導致了他們對于新事物的了解存在著較大的時間差和認知差。
所謂時間差,在于在都市流行的3G、互聯網電視、智能電視等等,在小城鎮,還處于新興事物,并未被真正廣泛普及。
我一位開家電賣場的發小告訴我,他們現在的電視機銷售,以現在流行的互聯網電視為主,因為這類機型的利潤空間遠大于普通電視機。尤其現在互聯網上雖然到處都是在價格顛覆,但對于小城鎮的人來說,他們對于互聯網的海量信息缺乏足夠的了解,買家電還是選擇門店而非網絡。品牌選擇還是以固有的認知為基礎,因此,如這類觀念上的差異,隨著老齡化的加劇,恐怕也只會加深,很難得到提升。
另一個時間差,指的是娛樂內容的差異,都市院線的普及和小城鎮影院的稀缺,他們對于娛樂內容存在著消費的時間落差。
所謂認知差,是對于新事物的使用,隨著年輕人的進城,鄰里關系的疏遠,老年人對于新產品新應用的使用缺乏知識的普及和傳授,尤其對于互聯網電視等有一定設置門檻的新事物,缺乏操作教導,導致更是具有一定的難度。尤其是老年人,在消費上也趨于保守,用手機拍流量高,用盒子怕費電等等,消費觀念也都束縛了新事物的發展。
我另一位在廣電從事鄉鎮有線業務的同學說,現在在鄉鎮里,數字電視還是屬于占有率最高的電視業務,IPTV、互聯網電視的份額還不大,但即使是數字電視,在安裝中所面臨的最大成本也在于操作的教育工作,往往一臺盒子后續要上門二到三次,不僅工作人員麻煩,用戶也覺得不方便。往往會影響到新業務的拓展。
當現在很多電視機,開始朝著多屏的方向演進,開始拿手機替代遙控器時,卻有很多人開始用老年機了。
而現在流行的互聯網電視,APP再豐富,對于他們來說,都是需要琢磨很久的新東西,而如果收到網絡影響,一次體驗不好,后面基本就會被打入冷宮。
老齡化正成為中國的趨勢,同時也會開始引發著中國新一輪的消費現象,對于他們,如何和現有的新產品所融合,這或許不僅僅是產品的角度,更需要的是從營銷和落地服務的角度多入手。
寫這個感受,并不是說因為老齡化,現在的新產品就沒有市場,反而恰恰相反,現在的這一代老年人,可能是中國近代最為幸福的老年人,無論從收入還是社會環境,不見現在的電視購物靠的就是這些目標客戶。他們有時間來休閑,他們也需要一些娛樂活動,或許對于都市群體來說,不愛看的電視劇就是他們天天晚上消磨時間的必需品。所謂未來有錢有閑的就是他們,但怎么來貼近他們的消費觀,怎么讓他們更加便捷的享受新技術。這就需要從業者多多琢磨,要結合地域、群體進行針對性思考!